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阳光在线 > 阳光在线 >
一双筷子带动文明有礼——衢州市推广公筷公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唤起了公众对文明生活方式的高度关注,《衢州有礼市民公约》进一步深入人心,阶段性抗“疫”成果在衢州深化,并逐步转化为文明有礼行为习惯。

不久前,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九改《村规民约》,把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有礼行为纳入新版《村规民约》,由此揭开了全市“千村修约”行动的序幕。将“使用公筷”“行作揖礼”“不随地吐痰”等有礼做法以民间“契约”形式加以固化。随着“千村修约”的全面铺开,使用公筷公勺实际推广效果究竟如何?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

公筷公勺渐成衢城新风尚

衢州市区餐饮企业已陆续恢复堂食营业,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疫情下的餐饮业悄然发生变化——餐桌上摆放公筷公勺已成为大小餐馆的标配。

“您好,这是公筷公勺,请慢用。”在市区荷花中路的一家火锅店,在服务员富有亲和力的提醒下,顾客都十分配合。正在就餐的顾客陈其东对此表示:“以往吃火锅时大家都是在锅里涮来涮去,很不卫生,现在店家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我们吃着也放心。”

“100%配备公筷公勺是开放堂食的必备条件,也是保障顾客‘舌尖安全’的关键。餐厅还提供了免洗手液,在用餐前,我们也会提醒顾客使用。”该餐厅经理表示。

在府山街道马站底美食一条街的小餐馆里,记者也见到了公筷公勺的身影,店内还张贴着“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我们是快餐店,前来就餐的顾客大都是一个人,但我们还是准备了公筷公勺,以备不时之需。”一家饮食店老板说,“之前,街道给辖区内的小餐馆都送来定制的公筷小礼包,为的是让我们引导顾客养成文明用餐习惯。”

同样的文明习惯也在衢州农村开始流行。记者来到开化县长虹乡北源村“状元一号”民宿,前来游玩的顾客正在用餐,一边使用着定制的公筷公勺,一边为老板点赞:“没想到在农村也能用上公筷公勺!”“状元一号”民宿业主邱月苏说:“近期客流量不多,但保障顾客能在这里享受安全、健康、文明的快乐时光,从细节做起,还是很有必要。”

除了公共餐饮行业,公筷公勺还渐入寻常百姓家。近日,江山市双塔街道长河小区居民徐王英用餐前有了一个特殊的“仪式”:一边将饭菜、公筷公勺摆放整齐,一边拍照记录,并发朋友圈配文:“健康文明好风尚,公筷公勺我先行”。这条信息在朋友圈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纷纷点赞。“今天是我打卡的第二天,连续打卡21天,就可以评为社区的‘公筷公勺示范之星’呢!”徐王英说,在她的带动下,不少邻里也纷纷加入。

“现在我们家都使用公筷公勺,一开始的时候经常弄混筷子,之后特地买了双银色筷子当公筷加以区分。”家住智慧新城恒大御景小区的市民张先生说,原来自己没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不过此次疫情发生之后,由于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接触人群较多,回家怕影响到家人健康,便努力改变日常习惯。

记者还了解到,有一些家庭,在使用公筷公勺的基础上,还采取了分餐制的做法。“我们与父母同住,一家5口人,养成文明用餐的习惯非常重要。”幸福家园小区居民陈洁说,“为了保证家中老人、小孩的身体健康,减少交叉感染机会,饭菜烧好后,都会按量盛到各自的碗里,然后再享用,这样也能减少浪费。”

“硬核”举措连续发力

改变一个习惯很难,但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极富前瞻性地强势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一系列“硬核”举措频频发力。

2018年9月,九旬老人李邦桂手写3000字长信,向市领导提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被采纳,并加以制度化设计。先在衢州辖区内试行,并要求在市区星级以上酒店全面推行使用公筷公勺。2019年,衢州又将“餐饮服务机构提供桌餐服务时应当配备公筷公勺”纳入《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衢州的“公筷公勺”行动乘势再出发。春节期间,衢州及时向全体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进而下发打造一座“使用公筷城市”的通知。2月中旬,衢州又发出《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餐饮业复工“10个100%”要求》《“公筷公勺进家庭”十一条》等刚性配套举措。

3月19日,衢州发布《“衢州有礼”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在全省率先推出公筷公勺使用地方标准,对执行不到位的餐饮单位,将予以警告、黑榜通报曝光、停业整顿等强制措施。此后,市创建办、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以明察暗访的方式开展使用公筷公勺专项检查,推动公筷公勺行动落实到位。

随后,市民政局也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广大村社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4月2日,衢州启动公筷公勺进万家行动,通过发挥好巾帼团队力量,发挥党员、楼长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家庭为推广对象,通过家庭参与、社区引领、全域推广、全面深化,实现城乡全覆盖。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将推广公筷公勺融入日常工作中,亮点纷呈:衢江区请老干部当主角,拍摄使用公筷短视频;集聚区上演公筷公勺的“云”接力;开化将公筷公勺使用与尊老爱幼、邻里互帮、个人征信评价等结合;龙游、常山将公筷公勺送入民宿、农家乐……

一个个时间节点,一个个创新的举措,使衢州公筷公勺推广行动不断升级。从市区星级酒店到全市大小餐馆再到全体市民家庭参与,一年多来,这场行动如阵阵暖风拂过衢州每一个角落。

与两年前相比,如今衢州公筷公勺行动,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宣传层面,而是更加注重相关“硬核”举措上的落地:通过立法、立民约的形式对使用公筷公勺内容加以明确,对餐饮行业的义务性条款进行规定,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在第一期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红黑榜中,衢州市海港鱼乡餐饮有限公司因店内员工用餐未使用公筷而上了“黑榜”。记者在后期回访时了解到,商家上“黑榜”后积极整改,并组织开展员工培训。“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努力提高文明意识,争取由‘黑榜’变‘红榜’。”海港鱼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常态长效尚需全社会自觉

一双公筷、一只公勺撬动一场“餐桌革命”,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防范交叉感染和食源性疾病传播,是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放大“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建设的有力举措。

如今,公筷公勺行动在全市范围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知易行难,如何让市民形成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长期保持下去,是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行动中的难点之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全面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仍面临不少阻力,效果也参差不齐。在部分提供公筷公勺的餐饮店,仍有不少市民不太愿意使用,公筷公勺也成了饭桌上的摆设。有市民表示:“刚开始时很自觉,但新鲜不了多久又回到原点,主要还是因为嫌麻烦,受习惯影响,一种新习惯的养成确实需要时间。”

此外,与餐馆落实使用公筷公勺的状况相比,对一些家庭来说,接受度并不高。有人认为“没必要”“矫情”“麻烦”,尤其是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普遍觉得使用公筷麻烦又生分。“公筷行动”从公共大餐桌推广到千家万户的小餐桌,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外聚餐我会使用公筷公勺,但是回到家里就不会,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吃饭如果用公筷,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接受采访的市民刘齐认为,家人一起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好像会有一种相互嫌弃的感觉,怕伤了感情、抹不开面子,老习惯还是一时难以改变。

“这些日子,我都准备了一双公筷,但往往只有我和丈夫使用,老人家并不使用。”市民陈女士表示,在家里用公筷公勺,老人觉得生分,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对此,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周宏波表示,使用公筷公勺是移风易俗的一部分,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唤醒各餐饮单位、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发自内心的自觉,才能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对政府部门而言,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我们将继续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周宏波说,通过全市户外大屏、村社喇叭等全天候滚动播放公告、倡议,走村入户发放文明有礼公益广告、宣传手册,并精心制作宣传片、视频短片等通过“衢州发布”“衢州有礼”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让文明有礼之风潜移默化。

与此同时,市文明办还通过建立正向激励、反向警示的长效机制,树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典型,对一些推广工作做得到位、成效明显的餐饮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监管也要紧跟其后。市文明办、市创建办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形成专兼结合的文明劝导和专项监督队伍,通过设立“红黑榜”对餐饮单位未使用公筷公勺的进行曝光,从而引导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让市民主动拿起公筷,关键还是要让健康的生活观念深入人心。下一步,市文明办将与市妇联通力协作,结合“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推进“公筷公勺进万家”行动,争取家庭使用率达80%以上。待学校开学后,市文明办还将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校园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青少年学生从小培育文明就餐好习惯,再通过青少年学生督促家长的方式,让行动常态化,使公筷公勺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手记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体现在每个细节,一双公筷的推广使用同样量出了城市文明的尺度。使用公筷公勺不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长远的文明习惯养成,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改变习惯很难,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更难,要真正形成文明有礼的新风尚,并形成常态长效,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自觉参与和长期坚持。